枇杷的性凉特性,可以帮助清热解毒,润燥止咳。枇杷具有生津止渴、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的功效,适用于热病引起的咳嗽、咽干口渴等症状。然而,枇杷同时也具有性温特性,可以暖胃健脾、益肺生津。因此,综合分析来看,枇杷既具有性凉特性又具有性温特性,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决定。

枇杷性凉还是性温

枇杷性凉还是性温

枇杷叶止咳具有两个特点:清降肺热而用于肺热咳嗽之咳嗽咯痰、痰色黄质地黏,伴有口干,常配伍贝母、瓜蒌以清肺化痰、止咳平喘,如川贝枇杷露;润降肺气而用于肺燥咳嗽之干咳无痰或少痰,伴有口燥咽干,常配伍麦冬、桑叶以养阴润燥、润肺止咳,如清燥救肺汤。

胃的特性是喜润勿燥、以降为顺。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,但胃气上逆是最主要的病机。因此,呕吐必须降逆胃气。枇杷叶十分适应于胃的特性:苦寒清降,能清胃热、降胃气;甘寒生津,能养胃阴、润胃燥。因此,枇杷叶对于胃热引起的呕吐十分有效,常配伍黄连、竹茹等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枇杷叶性寒,不适宜用于寒性咳嗽、胃寒作呕者,如《本草经疏》言枇杷叶:“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,法并忌之”。02枇杷一身都是宝

枇杷果,形如黄杏,柔软多汁,味道酸甜可口,每年三、四月份为盛产季节,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。枇杷果是营养价值丰富的保健水果,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,其胡萝卜素含量较高,在水果之中名列前茅。枇杷果是古代最早用于食疗的果品之一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枇杷乃和胃降气,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”;《日华子》亦记载:“治肺气,润五脏,下气,止呕逆,并渴疾”。枇杷果味性凉,甘酸、入肺、胃经,酸甜可口可以增进食欲助消化,具有润肺、止咳、止渴等功效,食疗可用于食欲不振、或气失和降干呕不欲食、阴虚肺燥咳嗽、咽干口渴等症。注意:枇杷果味酸甜,容易多食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关于枇杷果有记载:“多食助湿生痰,脾虚滑泄者忌之”,故脾虚痰湿之人应不吃或少吃枇杷,否则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。

枇杷核是枇杷果的果仁,晒干后可入药。中医古籍记载枇杷核“治疝气,消水肿,利骨节,治瘰疬”。枇杷核性平微寒,味苦,归肺、肝经,具有化痰止咳、疏肝行气、利水消肿功效,常用于咳嗽痰多、瘰疬、疝气、水肿、关节不利等疾,可煎汤内服亦可以研末外用,外用主要用于瘰疬(相当于浅表淋巴肿大)。需注意的是,生枇杷核有毒,含有氰甙类物质,人体食用后容易造成呼吸受损或缺氧的中毒症状,严重可致。入药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因此,吃枇杷果肉时要注意吐核,尤其是孩子,家长应尽量把核去掉再给孩子食用果肉,过量内服可能中毒甚则亡。

枇杷树的花朵亦可入药,一般在冬、春季采花晒干炮制药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枇杷花“治头风,鼻流清涕”,现代本草著作《重庆草药》记载枇杷花“治枯痨咳嗽,痰中带黑血”。枇杷花性平微温,味淡、归肺经,具有疏风止咳的功效,常用于头风、鼻塞流涕、虚劳久嗽、痰中带血等疾。本品可以单味泡茶饮用,待温度适宜时加食疗冰糖或蜂蜜调味,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。

枇杷根,鲜品和干品均可入药。枇杷根味苦、性平,具有止咳、下乳和止痛等功效,常用于虚劳咳嗽、乳汁不通、风湿痹痛等疾。《闽东本草》有记载,关节疼痛可以用鲜枇杷根四两、猪脚一个和黄酒半斤炖服。03食疗方推荐